2020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07_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_久久天堂综合亚洲伊人hd_亚洲无码视频观看

蔡運龍:在商務已出版九本著作和譯作 受到廣泛歡迎

采編:青年財富網  來源:中華讀書報 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9-14 11:02:29 

“我是學地理的,地理學在我們國家屬于理科,而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主要是社會科學方面的,實際上地理學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交叉的學科,所以地理學經典著作列入這套叢書具有特殊的意義。我手頭有一本商務印書館1939年出版的《地理哲學》,是王云五老前輩編的地理學叢書中的一種,對地理學的學科地位進行了哲學解釋??梢娚虅沼^注重地理學理論著作出版的傳統(tǒng)久矣。在相當程度上,我學地理,至少在地理學理論學習上,是從讀商務的書開始的。”2021年5月22日,在“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”出版四十周年座談會暨第二十輯專家論證會上,作為漢譯名著的譯者和專家論證會成員,北京大學城市與環(huán)境學院教授蔡運龍的這番發(fā)言引起與會者的強烈共鳴。和很多人一樣,蔡運龍最初是商務的讀者,后來成為商務的譯者和著者。的確,他每每出席商務的座談會,總有言者不約而同地說到“我是讀著商務印書館出的書進入學術界的”。

回想當年,蔡運龍開始學習地理學的時候,如饑似渴地閱讀課堂教材以外的地理學著作,可讀到的那些書,正應了Geography的字面意義,基本上全是關于世界或某地的“描述”。“我那時井蛙觀天卻又血氣方剛、好高騖遠,一直思考地理學的思想和理論何在?這時讀到了商務出版的《地理學性質的透視》,這是一部從哲學高度總結地理學理論和方法論的著作,也是第一本列入漢譯名著的地理學著作。讀后才知道地理學的思想、理論以及關于思想、理論的爭論是如此深邃、精彩,這本書為我打開了一扇地理學理論寶庫的大門。”

1986年,蔡運龍考入中科院地理所,師從著名地理學家趙松喬先生攻讀博士學位,而趙先生正是《地理學性質的透視》的譯者(署名黎樵)。讀博期間,趙松喬看他英文的閱讀能力不錯,中文表達能力也還行,于是推薦他參加哈維著《地理學中的解釋》的翻譯工作。“翻譯的過程很艱難,有時候甚至一段話要琢磨一整天才搞清楚是什么意思。”原因在于:一是作者哈維的英文表達非常深奧,而且這本書又是講的哲學方法論,本身內容就很抽象。二則,這是蔡運龍翻譯的第一本書,以前他雖然也有翻譯的經歷,但都不過是一些小文章而已。

1996年,被稱之為西方地理學圣經的《地理學中的解釋》書被列入漢譯名著系列出版。“高泳源先生翻譯的前兩章,我?guī)熋脛⒘⑷A翻譯了中間幾章,最后七八章壓陣部分是我來翻譯的。”除了翻譯本身的難度,那時候條件也比較艱苦,沒有電腦,譯稿都是手寫,稿紙上畫得亂七八糟,一本六百多頁的大部頭的譯稿,抄寫也是一個大工程。那時候,蔡運龍還得一邊忙著寫博士論文,好在有夫人幫忙,動員她那些閨蜜們一起謄抄譯稿。

參與翻譯這本書,蔡運龍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自我學習和提升。博士論文寫作過程中,他老是感覺缺少一些理論基礎和支撐。論文做的是土地類型,涉及到方法論當中的分類,正好這本書中專門有一章談這個問題,于是他一邊翻譯,一邊將分類的理論知識大量引用到自己的論文中。如今,距離這本書的出版已過去了25年,考慮到當年翻譯時精力尚不能全部投入,且功力、學養(yǎng)方面有所不足,翻譯這樣的大部頭難免有缺憾,現在回頭去看,書中有些地方還需要推敲,他期待以后能有機會重新翻譯。

1990年,他受邀參加商務在北京西山召開的漢譯名著專家論證會。會上,除了趙松喬先生,尚在北大做博士后的小字輩蔡運龍,還見到了吳傳鈞、葛以德這些民國時期就留學海外的地理學界老前輩和楊吾揚、牛文元等風頭正勁的地理學家。“跟他們在一起,確實是受益匪淺。”至今,蔡運龍在商務已出版了九本著作和譯作,除了《地理學中的解釋》,他翻譯的《哲學與人文地理學》后來也被收入漢譯名著。這本書將地理學有關的哲學分為四種:經驗主義哲學、實證主義哲學、人文主義哲學、結構主義哲學。地理學,尤其是人文地理學,和哲學思想有密切關聯,而中國的地理學界卻很少注意理念論、現象學、存在主義等這些西方人文主義哲學理論。出于“補課”的需要,他早在博士期間在地理所資料室看到這本書時,就非常感興趣,加之到北大工作后又深受林超和陳傳康兩位導師的影響,對理論的興趣進一步加深。在沒有出版方邀請的情況下,自己就開始著手翻譯了。翻譯完成,原本計劃收入“西方現代學術文庫”,后因故擱淺。后來他將譯稿交給了商務,沒想到出版后,受到了地理學界的廣泛歡迎。

當初在導師趙松喬的推薦下參加翻譯工作,其深層動力還是來自于他對理論的興趣。“風格即人”,如果說學者也能以風格標示的話,那么在中國地理學界,蔡運龍是以理論和思想著稱的。而這,蔡運龍歸之于從翻譯工作中獲得的益處。“現在國內幾乎所有的地理學者都在疲于奔命,項目太多,這些項目大多針對具體的實際問題,適應國家需求,但與此同時忽略了地理學本身的理論建設。”而漢譯名著所收的經典地理學著作以及由蔡運龍參與主編的“當代地理科學譯叢”,對我們國家的地理科學理論建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前不久,中國地理學會發(fā)布了“地理科學十大經典讀本”,這是通過地理學界廣泛推薦、評選,最后選出的十大地理學名著,十大讀本中有七本是商務出版的,其中包括列入漢譯名著和“當代地理科學譯叢”中的地理學譯著。

“當代地理科學譯叢”出版時,作為該叢書的編委,蔡運龍應現任商務總經理李平之邀寫了譯叢序言。“對國外學術名著的移譯無疑是中國現代學術的源泉之一,說此事是為學的一種基本途徑當不為過。地理學界也不例外,中國現代地理學直接就是通過譯介西方地理學著作而發(fā)軔的,其發(fā)展也離不開國外地理學不斷涌現的思想財富和學術營養(yǎng)。感謝商務印書館,她有全國唯一的地理學專門編輯室,義不容辭地擔當著這一崇高使命,翻譯出版的國外地理學名著已蔚為大觀,并將繼續(xù)弘揚這一光榮傳統(tǒng)。”序言中的這段話,是蔡運龍的肺腑之言。

蔡運龍認為,中國地理學的發(fā)展需要加強理論的支撐。在中科院院刊某一期中,他讀到一位地理所畢業(yè)的學者的文章。文中指出,我們國家現在的自主創(chuàng)新遇到了一些瓶頸,顯露出了我們科技界的一些問題:科研投入大規(guī)模增加,但科研產出并沒有相應成比例增加,反而是出現了低水平的重復;還有科學體系缺失,原始創(chuàng)新匱乏,科學大師難產,學術生態(tài)惡化。“作者認為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哲學的貧困。我們科學界對于西方的科學技術只注意它的方法論,而沒有注意它的思想,這就使得我們缺少了科學精神,包括所謂學術生態(tài)的惡化都和哲學、倫理的貧困有關系。”蔡運龍深以為然,從這個意義上說,國外經典地理學著作的引進和翻譯有其不可替代的意義和貢獻。

在“地理科學十大經典讀本”發(fā)布會上,蔡運龍將自己的這些譯著稱之為“坐冷板凳的結果”,而且也很享受這種坐“冷板凳”的感覺。但長期坐“冷板凳”的另一結果就是腰部痛疼,漢譯名著四十周年紀念大會那天,五月下旬的北京已是非常炎熱,因為腰痛,他必須在襯衫外戴上護腰,在接受本報采訪時,細心的商務編輯特別為他找了一把較為硬實的帶靠背的椅子。除了腰疾,老先生看上去面色朗潤,身板筆直,絲毫沒有73歲的老態(tài),在大會結束合影時,他還特意解下了護腰。(中華讀書報記者陳菁霞采訪整理)

關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