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雙減”政策實施以來,課后延時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家長接送孩子的后顧之憂,但服務質量如何成為家長關注的焦點。
此次課后延時服務,以開展一些非教學類的實踐課為主,以促進學生全面發(fā)展、健康成長為目的。內容包括對學習有困難的孩子進行補習和答疑、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,開展豐富的文藝、體育、勞動、閱讀、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,盡可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,讓學生的校園學習生活豐富多彩。
遺憾的是,在一些地方,尤其是農村偏遠鄉(xiāng)村,由于音、體、美、勞等學科教師短缺等原因,活動課設計從學生的認知規(guī)律和學習心理角度來看,還有很大提升空間。“承認差異,利用差異,發(fā)展差異”“教好每一名學生,對每一個家庭負責”,這不僅僅是口號,而且應逐漸成為每一位教師的自覺行動。
知己知彼,方可百戰(zhàn)不殆。“知彼”,就是要了解班上每個孩子的基本情況,如家庭基本情況、知識和能力、心智結構和性格特點、學習習慣等,以利于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課指導;“知己”,就是要知道自己對實踐課內容的精通程度、對教學目標的定位精度、自己的教學優(yōu)勢和劣勢,思考如何揚長避短,優(yōu)化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結構,為學生提供量身定制的適切服務。
作為學校,可充分利用資源開發(fā)課后延時服務網(wǎng)絡平臺,將課程設置、授課教師、班級設置、行事周歷等內容及時推送給學生;向教師提供教育類優(yōu)質的教育公眾號和云課堂等優(yōu)質資源,為教師提供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;此外,還可發(fā)布學生、家長和學校教研部門的反饋信息,以便及時調整實踐課實施方案。
學校每學期應對課后延時服務所開設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動態(tài)評價。通過教師自我評價、學生評價和第三方的教育“綠色評價”,客觀公正評價教師的服務質量,并將評價結果與教師年終評先評優(yōu)、職評晉級、績效工資增量部分(課后延時服務專項經(jīng)費)的考核掛鉤。獎懲分明、多勞多得、優(yōu)勞優(yōu)酬,以此進一步提高教師從教的幸福感、獲得感。
教育部明確提出課后服務推行“5+2”模式,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后服務,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。這不是簡單的在校時間的延長,而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(fā)展和健康成長為目的?;诖?,學校、家庭、社會都要切實對學生課余時間負起責任。學校的課后服務時間可以請校外具備相應資質的專門技術人員、非遺傳承人、志愿者參加輔導?;顒诱n的設計應多為學生著想,設計的內容應貼近學生的個性、知識、智能特征和社會生活背景,盡可能讓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有自由選擇的空間,讓學生發(fā)現(xiàn)并遇見更好的自己。否則,課后服務為了迎合檢查,流于形式,只能給家長平添焦慮和憂愁。
(作者系安徽省廬江縣長崗中學教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