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我瀏覽了北京大學出版社的“大學學科地圖叢書”,這是“一套簡明的學科指南”,包括“經(jīng)濟學與管理學系列”“教育學與心理學系列”“政治學與社會學系列”“法學系列”和“人文學科系列”等若干系列。在仔細閱讀了其中的一些篇章后,我覺得這套書對于現(xiàn)在的中國大學生、研究生,真是“及時雨”。
當今的世界與中國,科技經(jīng)濟和社會政治的發(fā)展變化可謂“一日千里”,在這個時代,你的衣食住行、生活瑣事,都離不開日新月異的先進技術(shù)制造的工具或產(chǎn)品。你要使用它們,多少得對它們的原理材質(zhì)有所了解。這可都要涉及數(shù)理化生地這些基礎科學的“高深學問”,這是人們無法回避的科學知識。
這種情況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節(jié)奏,還改變了社會的生存方式與治理結(jié)構(gòu)。你有點兒余錢,得考慮是存在銀行,還是去買理財產(chǎn)品,甚至是直接投資。為此,你多少得知道些社會、經(jīng)濟如何運行,走勢如何。另外,孩子要上大學,考什么樣的大學,填報什么專業(yè),這些也不是一目了然的。比如,你期望孩子將來找個能“專業(yè)對口”的高尚職業(yè),可是當孩子大學畢業(yè)時,你所想象的這個好職業(yè)已經(jīng)消失了,而且“專業(yè)對口”這句話也早就過時了。
這就是新時代,是“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”下新生活對人的挑戰(zhàn)。怎么應對?需要人們多少知曉一些各類不同學科領域的“高深學問”。這種學問是基礎教育和高中教育不能完全提供的。
從2019年起,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%,高等教育已經(jīng)進入到“普及化”階段。普及化之后的中國高等教育在發(fā)展上有什么新趨勢?我以為,本科教育培養(yǎng)“專門人才”的性質(zhì)大體還會保留,專業(yè)教育還要存在,但它會適當“淡化”,而“通識教育”的成分將有所增加。
“通識教育”或“文化素質(zhì)教育”的主要任務是“立德樹人”,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和價值觀,使人們在急劇變化的世界中能夠更好地安身立命,為社會與人類作出貢獻。然而,它也有使所有學生接受大學各類學科,包括人文學科、社會科學、自然科學以及應用科學與工程技術(shù)等領域基本知識的任務,以使學生在經(jīng)過這些教育后能更好地了解科技進展與社會發(fā)展變化的大勢,使后期的學習能夠做出更貼切自己的天賦優(yōu)勢與個性特長的選擇。
“選擇”是好的高等學校給學生的一種權(quán)利。選擇的內(nèi)容包括課程、專業(yè)、學科方向、導師,甚至轉(zhuǎn)校等。但是選擇并非易事,“選擇”好比一個人走在一個從未到過的大城市中心,這里有七八條馬路交叉,你不知道自己該往哪條路走。這時如果身邊有一張地圖,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,這個困難就解決了。
做好“選擇”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。“知己”就是知道自己應該去哪里,“知彼”就是知道要去的是個什么地方,可以做什么。有了地圖,起碼就能做到“知彼”了。這套“學科地圖”叢書就是為了給走在學習的交叉路口的學生選擇途徑“引路”用的。
要做到“知己知彼”并非易事,而且“知己”比“知彼”更難。其實這兩者是互為因果的。“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”。只因為你站在自己的“小我”里想問題,當然難以自知。若你能跳出“自己”,從“彼方”得到一些反饋,“知彼”愈多,“知己”也會相對更清醒些。這套叢書就是幫你“知彼”的,顯然,要全讀不可能,但還是要有大概的“自知之明”,然后再進行“試錯”。
我在讀了這套書的幾本之后,還真覺得它不僅是給學生選擇學科引路、指點門徑,它還能給你指出你想讀的學科適合于自己的對象的方位、經(jīng)緯度(概念、范疇、知識點、基本問題),而且還領你到那個地方去看看,疆域多大,鄰居是哪些人??墒撬槐纫话愕厍虻貓D,國土疆域分明,即使是有爭議的“未定界”也是要標出來的。
這套“學科地圖”叢書可沒有這么簡單,特別是近代以來學科之間互相“侵占”的現(xiàn)象相當嚴重,尤其是交叉學科,連屬于哪個學科大類也說不清,而且,有的學科領域,甚至一開始就沒有搞清楚。即使這樣,這些權(quán)威學者也給你交代明白,讓你自己去審視判斷。這是很明智的,幫你知曉做學問的應有態(tài)度和道理。而有的還會將你帶到領地里,讓你去欣賞哪里有亭臺樓閣和園林草木(基本理論和學派、重要事件、學術(shù)組織、代表人物、必讀書目、主要文獻刊物等);甚至還會領你登堂入室,領略一番里面所蘊含的珍貴寶藏(知識結(jié)構(gòu)、思維方式、研究方法、表述特質(zhì)等),讓你仔細把玩,使你對這門學科的價值、意義,以及整體格局、發(fā)展脈絡和未來前景等都能有所掌握,從而拓展你的視野,激發(fā)你的興趣,使你決定將來是否值得為研究它而奉獻一生。
由此看來,不是在各自的學科領域摸爬滾打、身經(jīng)百戰(zhàn)的碩學鴻儒,這套書是很難寫出來的。為此出版社煞費苦心,到全國著名高校去物色名家大師來做這番著述,雖然并非每個章節(jié)都出自他們親手,但也都是由在本領域具有深厚造詣、有國際視野的中青年才俊所寫,有的書作者甚至多達二三十人(如《國際政治學學科地圖》)。至于全書整體策劃、謀篇布局、章法體例、邏輯梳理、疑難問題闡釋、歷史徑跡、發(fā)展前瞻等,都是由名師大家把關、增刪、修飾和定稿的,有的還是經(jīng)過集體討論厘定的。而少數(shù)幾本則是由大家親手完成的,例如,《文學理論學科地圖》是由華中師范大學教授王先霈先生親自獨立撰寫的,讀起來感到一氣呵成、厚實精深、獲益匪淺,絕非一般《文學概論》等書所能企及。因此,這套作為學術(shù)上可以“指南”的叢書是有相當權(quán)威性的,有點兒像《百科全書》,但是其內(nèi)涵卻遠較后者更為系統(tǒng)、周詳、豐富與厚重。
我以為,這套“學科地圖”叢書不僅可以作為大學生選擇研習方向的指南,就是放在案頭作為專家學者隨手參考,也是很有裨益的。現(xiàn)在有的學生總感到自己所學非所長,想“轉(zhuǎn)系轉(zhuǎn)專業(yè)”,甚至“轉(zhuǎn)學”,覺得自己上大學是在“試錯”過程中走來的。這套叢書就能使你在“糾錯”的重新選擇中更加理智、更為恰當?,F(xiàn)在各個高校都在開設通識教育課程,其中教師和教材都是難題。我想,這套叢書中有的用作教材,有的作為參考書都是絕對符合標準的,因此很愿意推薦給各個高校的師生來廣泛使用。
(作者系北京大學教授)
相關推薦
- (2021-09-15)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、人生觀和價值觀
- (2021-09-15)幫助學生做自己認為更有挑戰(zhàn)性事情才是芬蘭教育目標
- (2021-09-15)引導兒童合理使用屏幕家長應以身作則
- (2021-09-15)想要抓好孩子的課外閱讀應從五個結(jié)合入手
- (2021-09-15)編詞典:從卡片到語料庫 永遠有源頭活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