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河歷史是什么時候形成的(黃河歷史改道多少次),一起來了解下吧。
黃河歷史是什么時候形成的?
古代黃河的誕生是115萬年至10萬年前,黃河從史前地質(zhì)時期就開始堆積沉沙。問題是長江水流入大海比黃河早,但華夏先民對長江的開發(fā)、治理和理解卻比黃河晚,所以最初的“中原”這個概念指的是黃河中下游的河南,與長江無關。
黃河歷史,黃河文明出現(xiàn)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。秦朝以前,大家都叫黃河“河”,沒有“黃”字,其他的河都叫“川”或“水”,而黃河的很多支流都叫“水”,比如“姬水”。但是到了東漢,《漢書地理志》開始叫它“黃河”,意思是這條河里面的泥多而且水黃。
雖然長江也孕育了許多燦爛的古文明,但直到西晉末年,皇室貴族避戰(zhàn)南下,其文化中心地位才逐漸與平起平坐,據(jù)《尚書》的《湯誥》記載,商朝第一位君主湯在諸侯們見時曾提到“東為江”。這里的“江”指的是魯西的五大湖,但“江”這個詞的最早含義與長江無關,即指屬于一個國家的固定水道。
黃河歷史改道多少次?
黃河自古以來“善淤、善決、善徙”。黃河下游由于決口,主流遷徙,并在較長時期內(nèi)放棄舊道,改走新道。歷史上它不僅在下游的黃、淮、海平原上遷徙無常,而且在上游的銀川平原和內(nèi)蒙古河套平原,中游自禹門口至潼關的河段也都發(fā)生過變動,不過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,擺動的幅度遠不能與下游相比,影響也小。因此,通常所講的黃河改道,一般指下游而言。史料記載,黃河共有六次大改道。